移动互联网浪潮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挑战-尊龙凯时人生就博

2018/1/11 11:46:29

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,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,其在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方面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pc互联网。移动化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各式各样的移动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在这一移动化浪潮下,作为最容易尝试与接受新生事物的“数字土著”群体,高校学生也开始熟悉使用各类社会化移动应用,逐步养成了移动化的使用习惯。

高校信息化平台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缺的信息服务。特别是随着“智慧校园”建设的兴起,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,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。但在移动互联服务爆炸性发展的背景下,国内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服务供给仍以pc互联网服务为主,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尤为重要。

1.信息服务碎片化

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往往追求“大而全”,其设计方案通常是创建一个统一信息门户,将所有的业务系统和应用罗列其中。用户要获取某个服务,首先需登录统一门户,进而根据自己要办理的业务种类,选择进入相应的系统和使用子栏目的相关功能。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强调功能的碎片化,单个的服务能够自由组织,按需触达,使用户直接面对具体而微的各项功能,无需考虑和分辨某项服务具体来自哪一个系统。

2.信息服务即时化

移动互联网时代是“即时”时代,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化服务要能即时发起、即时响应、即时处理和即时反馈。然而,高校信息化平台依然主要遵循“用户发起请求—消息回应”的被动触发模式,信息化服务通常是异步而非即时的。即便信息化系统能够通过短信、邮件等方式推送信息,媒介与具体服务之间仍存在操作屏障——页面超时、关闭浏览器窗口、注销系统、关闭电脑、离开办公桌等因素,都将中断用户的在线状态,影响服务的即时触达。

3.信息服务交互化

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往往缺少合适的线上交互渠道,交互效率和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高校一方面需要更广泛的、能够使得人机和个体之间的沟通融入信息化服务全过程的交互方式,另一方面需要更灵活的、可以随时随处发起且可自适应场景的新型交互方式。

4.信息服务协同化

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平台通常只关注单一的pc终端,使用场景也比较固化。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推陈出新,个人终端已从pc电脑扩展到手机、平板电脑、可穿戴设备等,人们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都会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。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,应该更加强调各类信息服务在多平台上的协同,通过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功能支持,实现用户工作状态在不同场景中的灵活迁移,为用户提供无缝化的服务体验。

5.信息服务个性化

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往往采取整齐划一的服务模式,轻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以信息推送服务为例,传统的做法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无差别、广播式推送—— 对不需要该公告服务的用户而言,此信息属于垃圾信息;对真正的目标受众而言,该信息会淹没在其它无用的信息服务中,导致出现“用户虽身处信息服务的海洋,却因难以获取有用的服务而感到口渴”的困境。

对此,移动数字资源的开发,采用手机移动教学的方式,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们之间可以实现线上互动和交流,老师通过手机移动创建自己的移动教学课件,学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,还提供手机端的情景测试、自我评测、微信开班开课等交互功能。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教学的缺陷和结合传统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浪潮,有利于打破课堂授课环境中沉闷的氛围,这样的授课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、积极性、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,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。


移动学习在学习上有什么优势?上一篇 协同移动教学中学习力提升策略下一篇
网站地图